清代及民國期間,九江城鄉(xiāng)均尚土葬。人死后一般由喪家各自處理。處理辦法大致是:外籍寄居的,死后尸體由該籍在潯設(shè)立的同鄉(xiāng)會館擇 地集中安葬;本籍居民,多數(shù)在本氏族專用的祖墳山地安葬;少數(shù)民族則按該民族習(xí)俗擇地安葬;寺廟僧侶由寺廟采取坐缸火化者,入塔安葬;浮尸路尸及孤寡貧困無自身安葬能力的,則備薄板棄置于義冢地或浮葬于荒郊。有的由紅十字會、體仁堂、義渡局等社會慈善單位施棺收殮。在殯葬習(xí)俗方面,富者厚殮厚葬耗費人力財力甚巨;貧苦民眾,為盡孝悌,則勉為其難,甚至破家而葬,負(fù)債累累。建國后,積極推行火葬,改革土葬,破除舊的喪葬習(xí)俗,使火化率逐年提高。
喪葬習(xí)俗
清及民國期間,治喪禮俗概遵舊制,強調(diào)“慎終追遠(yuǎn)”、“葬之以禮、祭之以禮”,主張重殮厚葬,所謂“棺槨必重,葬禮必厚,衣衾必多,文繡必繁,丘隴必巨”,甚至破家而葬,喪債兒還,并以此為依據(jù)搞出一套復(fù)雜繁縟和鋪張浪費及富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厚葬禮俗,這種厚葬禮俗,直沿至建國前夕,仍舊盛行。諸如:
小殮:死者停止呼吸前,家屬即為其備好棺廓及壽衣鞋帽,棺一般用杉木,十二筒凈縫最佳,十四筒次之,二十四筒為劣,有錢人還有楠木為棺。停止呼吸后,即擺好靈位,設(shè)供品、燒紙錢、點油燈、放爆,家屬兒女侍側(cè)大哭。
停喪:除非正常死亡外,一般停放家中3至5天,有錢喪家停放時間更長,停喪報喪,親友前來吊香,贈挽幛;請地仙選墓地,定出喪時刻;請道士念經(jīng),為死者超度,一般是大天半,又叫隔日發(fā)文,有錢人念三、五、七天,甚至更多時間;叫茶,死后三晚上由孝子手托茶盤,領(lǐng)親友提上燈籠、火把,在房舍前后來回,邊走邊叫死者回來喝茶;還有做七,即從死日起,每七天為逢七,七七共四十九天,逢七為死者燒香擺供。
大殮:俗稱“進材”?!叭霘殹毕扔申庩栂壬贫ㄈ霘殨r刻,準(zhǔn)備好石灰、火紙、壽被(兜被單)、陪葬品等,在一片爆竹聲和家屬嚎啕哭聲中,將死者托進棺內(nèi)。隨即放入與死者年齡數(shù)相等的小石灰包于尸體兩側(cè),然后封棺。并按父竹母桐,依子孫多少,和不同顏色做出喪棒,排列于柩前。
開吊:出殯前,親友向靈柩舉行哀禮,家人齊集“哭喪”,孝子穿起孝服,名曰“血衣”,是用粗白土布縫成,四緣及袖口留毛邊,頭上披六尺或二尺四寸長的白布,稱為孝巾,孝孫在孝巾上另綴以紅布,曾孫綴以綠布,哀禮進行中親友一一上吊,拜跪叩頭,孝子孫齊跪答拜。并給各親友答孝巾數(shù)尺。
出殯:抬棺一般八人稱“八仙”,出殯頭晚,盛宴“八仙”謂之“祭杠”,出殯前再盛宴一次。出殯時親友族人都來送喪,臨行由“八仙”中為首者喝采,眾八仙齊和,內(nèi)容多道恭維,也有勉勵之詞,長鳴炮,然后發(fā)引。沿途撒紙錢,放鞭炮,有的游向四鄰周圍,名曰“游喪”,親故就近于路旁設(shè)祭,名為“路祭”。
安葬:棺柩抬到墓地后,由“八仙”挖掘墓穴,棺柩入穴時,請地星撒米喝采,“八仙”同和,語多吉慶,然后掩土堆墳。安葬三天后,家屬披麻帶孝,上墳培土,謂之“復(fù)山”。
自停喪到安葬完畢,喪家需盛宴親友族人,如死者系老父老母,則全村老少入席,并以有吃有剩為榮。富者則大操大辦,一般人勉為其難,往往因此負(fù)債。建國后,黨和政府提倡移風(fēng)易俗,在推行火葬、改革土葬的同時,對喪葬禮俗,進行了改革。
禁忌避諱
年節(jié)忌諱,亦是一種節(jié)日民俗文化現(xiàn)象,滲透在節(jié)日活動的各方面,人們在節(jié)日里有對自己言行的制約,希望多討些好彩頭,一切順利。因為人們普遍認(rèn)為:在喜慶的日子里,冥冥中有神靈下凡,與民同樂,所以除了用豐盛的祭品來敬奉神佛、祖先之外,在言行上還應(yīng)該格外小心謹(jǐn)慎,唯恐褻瀆或得罪了他們。這種心理很必然地反映到節(jié)日期間的言行中來。自古至今,九江人甚是注意節(jié)日忌諱,力爭少說犯忌的話,不做犯忌的事。
九江縣、廬山、潯陽區(qū)等地,過了小年忌再爆炒花生、瓜子、凍米、蠶豆、玉米花等,俗信“炒”與“吵”同音,有犯會使家族發(fā)生口角。吃年夜飯忌打碎盤、碟、碗、盅,俗信有犯必有兇遇,若犯則以“越打越發(fā)”來禳解和自我安慰。除夕忌倒凳和碗筷落地,俗以人死入殮后以凳承棺,棺前置碗筷供祀,起棺出殯后,即倒凳和擲碗筷于地,故忌。大年初一忌向門外潑水、倒垃圾,尤忌由里朝外掃地,俗信水土出門如同財氣出門,全年將會財運不佳。拜年忌揖于床前,俗信只有死者才臥倒受拜,若犯受拜者不死也得重病纏身。初一至初七稱上七日,忌婦女串門走親戚,俗信這期間有婦至而不詳。忌言“死”、“鬼”、“殺”等不吉字眼,必言則擇吉字更換,如殺豬、殺雞說“伏豬”、“伏雞”,連年飯餐盤內(nèi)的肉骨頭、雞腳爪、筍子要說“元寶”、“拿錢爪”、“節(jié)節(jié)高”,睡覺要說“享?!钡?。俗信有犯全年將大為不吉,若小孩犯忌,家長即以“童言無忌”祓除不祥。
瑞昌,餐桌上的豬耳朵只能叫“順風(fēng)”,豬舌頭只能叫“利息”。
湖口,大年和初一,凡不吉利的話都不準(zhǔn)講,須改口,如肉骨頭叫元寶,睡覺稱享福等,小孩不懂,亂講,大人會在除夕夜煮一只圇雞蛋在小孩嘴邊擦擦,意喻孩子嘴如雞屁股,不干不凈百無禁忌。初三日前,不得掃堂前地,免得把財掃走了。
彭澤,臘月二十四日,民間迎接灶社下界,禁放爆竹和高聲喧嘩,名曰“完靜年”。除夕完年寡婦應(yīng)自行回避,不得在場觀禮。除夕之夜,各家將洗凈全雞一只,雞的肛門內(nèi)塞一雞蛋,一同蒸熟,然后將熟蛋取出,在小孩嘴邊滾動數(shù)圈,邊滾邊說:“雞屁股嘴說話不靈”,意在這樣“處理”后的小孩子,在整個新年中說不吉利的話, 都不生效。吃年夜飯時,部分地區(qū)禁忌貓嚎狗吠,聞牛聲則以為大吉。初一禁忌掃地、做針線、向外潑水,據(jù)說這天是百物生日,應(yīng)讓百物休息。初三忌向活人拜年。初七以前,禁忌小鑼鼓,晚上婦女忌做針線,俗傳這晚做針線活,會招致老鼠嚙咬;在家之人禁忌初七出門,在外之人禁忌初八回家,有“七不出,八不歸”之說。
地址: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(qū)長虹大道32號 電話:0792-8180870 傳真:0792-8180870 郵編:332000 E-mail:jjswhly@163.com
Copyright © 2024 九江市文化旅游發(fā)展集團有限公司官方網(wǎng)站 版權(quán)所有 贛ICP備16010728號-2 贛公網(wǎng)安備 36040302000191號 工商網(wǎng)監(jiān)